內觀禪修課後心得

2010081615:15

第一次聽到"內觀"這個名詞,是從剛結束課程的朋友口中,由於,生病後研讀過許多身心靈療法資訊,在聽到"在台中新社深山與世隔絕修行""守五戒""早上四點起床晚上九點睡覺""過午不食""全程吃素禁語""每天打坐平均十小時"...等經驗分享,並未卻步,倒是相當感興趣~

在朋友推薦下,加上抗癌同學會班長也正好推行內觀修行,帶著好奇心,五月份便在台灣內觀中心網站上報名七月底的十日內觀課程(加上第一天下午報到,最後一天上午結束,實際共十二日),而鼻先生繁忙工作之餘恰巧有閒暇,便決定跟著小羊一同入山閉關,儘管臨行前夕,眾親友們基於安全、身體負荷與否等考量,有許多異音,但在我們堅持與保證下,終於順利成行,當然,亦平安歸來嚕~

即使,已從朋友口中概略得知內觀生活概況,也從網路"辜狗"不少網友經驗分享,做足心理準備功夫,但實際體驗時,仍感覺十分震撼,難怪,從填寫報名表到報到期間,內觀中心一再向學員確認"十日內絕不中斷課程"...坦白說,從課程開始,一直到課程進行到一半(第六天前),每天都有打道回府的想法,事後回想,這些都只是過程,畢竟,內觀是嚴肅卻很實用的課程,凡事付出才能有收穫~

對於從來沒有禪修經驗的我們,過著如出家人般受供養生活(無需繳任何費用,課程結束後隨喜捐贈,如不同意內觀法可以分文不捐,課程中所有吃住費用皆由舊生捐獻)、每天靜默(無法和外界聯絡、當身邊的人隱形)、素食、早睡早起及長時間打坐,被蚊子叮還不能殺生...的確是場體力和耐性的考驗~

前三天,每天僅觀察息入息出,第四天開始,開始觀察身體內每個部份的細微振動。葛印卡老師,是將內觀法由緬甸帶回印度的大師,每天打坐前,葛印卡老師會先以巴利文唱頌勉勵,接著給予今日學習重點提示,每晚睡前會有段中文翻譯開示,字字硃磯,幽默恢諧的口吻惹來哄堂大笑,卻是道出了學員們的心聲,他,時而像嚴師,時而像慈父,不厭其煩,諄諄教誨...

佛陀悟道,人的痛苦來自於對周遭人事物產生貪愛、執著、瞋恨、厭惡等情緒反應,想要從痛苦中解脫,就必須覺知"無常的實相"(講白話點,就是"事物本來的樣子",例如酸痛就是酸痛,不等於厭煩、討厭、活受罪、起身落跑...),了知"凡事升起終將滅去"(無常)的自然法則,如實的觀察、並如實的接受...

我們都知道放下執著,可總做不到,脾氣或情緒總是說來就來,然後我們就又自然而然地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沒辦法!誰叫我們是人嘛!」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已,因為無常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只是常識”(就像知道不能闖紅燈,但有時還是忍不住...),知易行難,做不到也是正常的,而內觀便是藉著觀察身體呼吸變化,讓人真正體解無常的存在、鍛鍊心的敏感度,來覺知隨時升起滅去的無常感受~

學員必須全神貫注打坐,以平等心(對愉悅和不愉悅事物皆不影響情緒的心)"觀察"身心所產生的每個"習性反應"(像是妄念、酸痛等),當升起習性反應時,告訴自已,「喔~我知道這是無常反應!」,然後用「這一切都會改變!」看待,改變心的反應模式,便能改變身體的行為模式~

道理誰都會講?覺得老生常談嗎?其實,智慧有三種,聞慧、思慧、修慧,以在餐廳裡點菜舉例,聞慧像看菜單形容想像菜色,覺得好吃,但只是想像,思慧像看別人吃菜,覺得好吃,也只是想像,而修慧就是食物上桌真正送入口,這時好吃才是真正的好吃,鑽研聖賢經典,心有領悟是聞慧,看到先人開悟解脫而嚮往是思慧,而內觀法便是修慧~

當開始體會內觀法的精髓,已是第七、八天的事了,感覺時間開始快轉,其實,作息沒變,環境沒變,是感受變了,當第九天解除靜默,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員們有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彼此交談後,才發現原來大家的心路歷程差不多,幸好實行靜默,不然,可能前三天會集體落跑~

內觀修行是一種生活藝術,無需念經,沒有神像,亦無關任何教派,俗語說的好「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十日禪修課程只是起點,要從痛苦中徹底解脫,仍必須在生活中持之以恆地精進修行,個人從中獲益良多,雖然尚未立地成佛,也仍是凡夫俗子,但願能從痛苦解脫的心不變,願將此法推薦給大家~

小羊

內觀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在長久失傳之後,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

開始的時候,藉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淨化的過程。

這整條(法的)道路,對於全宇宙普遍性的問題而言,正是普遍適用的治療藥方;而且不是只專屬於特定的某個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

因此,不管什麼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修習,沒有任何限制;不會因為種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衝突。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無差別地獲得實際的效益。

特色

·         是一種能將苦從根拔除的方法

·         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每一個人因而能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

·         是一種淨化心靈的方法,使我們能以寧靜、平穩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上的緊張困難和問題。

·         不是基於盲目信仰的一種典禮或儀式

·         不是一種知識上或哲學上的滿足

·         不是一種休閒、渡假或社交的機會

·         不是對日常生活磨難的一種逃避

生活之藝術葛印卡老師講於瑞士伯恩 (本文引用自台灣內觀禪修中心官網)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平靜與和諧,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缺乏了平靜與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時常會經驗到情緒上的動盪,刺激,不和諧,與痛苦;當一個人因此而受苦時,他的痛苦不會僅限於自身,他也會把痛苦傳給其他人。受苦的人四周都瀰漫著激動的氣氛。每個接觸到他的人,也會受到刺激,變得激動。當然這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我們應該與自己達成平靜,也與其他人達成平靜。畢竟,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我們都必須生活在社會中與其他人相處。我們要如何平靜地生活呢?我們要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讓其他人也能過著平靜與和諧的生活?

當我們情緒激動時,為了能脫離這種激動,我們必須知道它的基本原因,這種受苦的起因。如果我們探究這個問題,就會清楚知道,每當我們開始在心中產生任何負面的不淨雜染時,我們就會變得激動。心中的負面念頭是無法與平靜和諧共處的。

我們是如何產生負面念頭呢?再次經過探究,就越來越清楚,當有人的行為是我不喜歡時,當我看到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就會不快樂。不想要的事情發生了,我就在內心產生了緊張。想要的事情沒有發生,碰到了阻礙,我也會在內心產生緊張;我開始在內心打結。終其一生,不想要的事情一直發生,想要的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種打結的過程與反應非常難解,使整個心理與身體都變得如此緊張,如此充滿了負面情緒,生命變得非常痛苦。

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問題,那就是讓生命中沒有任何不想要的事情會發生,而所有事情都如我的期望般發生。我一定要發展出這種力量,或某人有這種力量,只要我懇求,就會來幫助我,讓不想要的事情不會發生,而我想要的一切事情都會發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一輩子事事稱心如意,而不會碰上任何不想要的事情。一直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所以問題來了,面對這些我不喜歡的事情,我要如何才能不盲目地反應?如何才能不產生壓力?如何才能保持平靜和諧?

在印度與其他國家,過去都有聰明而神聖的人研究這個問題人類受苦的問題因而發現了一個對策:如果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因而開始反應,產生憤怒,恐懼或任何負面雜染,那麼我們就要立刻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例如,站起來,喝杯水你的憤怒就不會增加,你就可以擺脫憤怒。或開始計算數字:一,二,三,四。或開始覆誦一個字,或一句話,或某些咒語,也許是一個神明的名字,或你信仰的某個聖人;於是你的心就被轉移了,在某種程度,你就可以擺脫負面雜染,擺脫憤怒。

這個對策很有幫助,很有效。到現在都還是有效。照著練習,你的心就不再激動。但是,事實上,這個對策只對於意識層面有效。事實上,靠著轉移注意力,我們是把負面雜染更深入壓抑到潛意識之中,而在潛意識的層面,我們會繼續產生與增加同樣的負面雜染。在表面上,有一層平靜與和諧,但是在心的深層,有一個充滿負面壓抑雜染的沈睡火山,遲早會猛烈爆發出來。

還有其他探究內在實相的人,更進一步地探索下去;藉著體驗他們自己內在身心實相,他們發現轉移注意力只是在逃避問題。逃避不是答案;我們必須面對問題。每當我們心中產生負面雜染時,只要去觀察它,面對它。當我們開始觀察心的任何負面雜染時,它就開始失去力量,慢慢萎縮,最後被根除。

這是一個好的對策,能夠避免極端的壓抑或放任。如果讓負面情緒保存在潛意識之中,並不能根除掉它;如果以言語或行動表達出來,只會造成更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去觀察,雜染就會消退,我們就可以根除這些負面雜染,得到解脫。

聽起來很棒,但是真的這麼實際嗎?對於一個平凡人而言,面對不淨雜染有這麼容易嗎?當憤怒生起時,它很快就會征服我們,我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被憤怒控制住之後,我們就會在言行上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事情。當憤怒過去之後,我們開始哭泣懺悔,懇求他人或神明原諒:「喔,我犯了錯,請原諒我!」但是下次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又開始同樣的反應。一切懺悔都沒有任何幫助。
困難的是,我沒有覺察到不淨雜染的生起。它是開始於潛意識的深層,當它到達了潛意識的表層時,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力量,才會征服我,讓我無法觀察它。

所以我必須自己找一個私人秘書跟在身邊,每當憤怒開始時,他就說,「請注意,老闆,憤怒開始了!」由於我無法知道憤怒何時開始,我必須找三個私人秘書,全天二十四小時分成三班!如果我請得起他們,當憤怒開始生起時,我的秘書就會告訴我,「喔,老闆,看,憤怒生起了!」我的第一個反應大概會是打他一巴掌罵他,「你這個笨蛋!你以為我請你來當我老師嗎?」我被憤怒完全控制住了,任何忠告都沒有幫助。

就算是智慧佔了上風,我沒有打他巴掌,而是說,「謝謝你,現在我要坐下來觀察我的憤怒。」這樣可能嗎?當我一閉上眼睛想要觀察憤怒,憤怒的對象就會立刻浮現在我腦海那個惹我生氣的人或事。然後我就不是在觀察憤怒本身了。我只是在觀察那個情緒的外來刺激。這樣只會助長憤怒;這不是辦法。要想抽離於外在導致刺激的對象,來觀察任何抽象的不淨雜染,抽象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有一個人探究到了最終的實相,他找到了一個真正的解答。他發現每當心中生起任何不淨雜染時,在身體的層面也會發生兩種現象。第一是呼吸會失去平常的節奏。每當心中出現負面雜染時,我們就會開始加重呼吸。這種現象很容易觀察到。在更細微的層面,身體內部也會生起某種生理化學的反應生起了某種感受。每一個負面雜染都會在身體內部某個地方引發某種感受。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解答。平常人難以觀察到心中抽象的負面雜染抽象的恐懼,憤怒或貪愛。但是經過適當的訓練與練習,我們很容易可以觀察到呼吸與身體感受兩者都直接與心理負面雜染有關。

呼吸與感受在兩方面對我們很有幫助。首先,它們就像我們的私人秘書。每當我心中生起不淨雜染時,我的呼吸就會不再正常;呼吸會開始警告,「喂,出問題了!」我無法打我的呼吸巴掌;我必須接受這個警告。同樣的,感受也告訴我有事情不對勁了。我收到這些警告,就開始觀察我的呼吸,我的感受,於是我發現,不淨雜染很快就會消退。

這種身心現象就像銅板一樣有兩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各種思想與情緒。另一面是呼吸與身體的感受。任何思想或情緒,任何心理上的不淨雜染,都會在當時的呼吸與感受上呈現出來。因此,藉著觀察呼吸與感受,事實上就是在觀察心理的不淨雜染。我沒有逃避問題,而是面對了實相。然後我會發現不淨雜染失去了力量;它不在能夠像以前一樣控制我。如果我繼續觀察下去,不淨雜染最後會完全消失,於是我就保持了平靜與快樂。

如此一來,自我觀察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實相的兩種層面,內在與外在。先前,我們只是靠著肉眼觀看,而錯失了內在的實相。我總是從外在尋找不快樂的原因;我總是怪罪外在的現實,想要改變外在的現實。而對內在的實相一無所知,我從來都不知道,受苦的原因是內在的,就存在於我自己對於愉悅或不愉悅感受的盲目反應中。

現在,經過訓練,我可以看到銅板的另一面。我可以覺察到我的呼吸,還有我內在的變化。不管是什麼,呼吸或感受,我都學會了只是去觀察它,不失去心的平衡。我不再起反應,不再累積我的痛苦。相反的,我讓不淨雜染現身,然後消逝而去。

只要我們勤加練習這個方法,我們就越快能夠脫離負面雜染。心逐漸擺脫了不淨雜染;成為純淨。一個純淨的心總是充滿了愛對於眾生無私的愛;對於其他苦難眾生充滿了慈悲;對於其他人的成就與快樂充滿了歡愉;在任何情況下都充滿了平等心。

當一個人達到如此的境地時,他的整個生活模式都開始改變。他不會在言行上做出任何擾亂其他人平靜快樂的事情。相反的,平衡的心不僅為自己帶來平靜,也能幫助他人得到平靜。這個人四周的氣氛將充滿了平靜與和諧,因此也會影響到其他人。
學習面對內在的一切感受而能保持平衡,就能夠對外在環境的變化也保持超然。不過,這種超然不是逃避世上的問題或冷漠以對。一位內觀禪修者會對其他人的痛苦更敏銳,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減輕他人的痛苦不會帶著衝動,而是在心中充滿了愛,慈悲與平等心。他學會了神聖的冷靜能夠完全致力於幫助他人,同時又保持著心的平衡。他平靜又快樂,同時也為其他人的平靜與快樂而努力。

這就是佛陀所教導的生活之藝術。他從來沒有成立或傳授任何宗教,任何主義。他從來沒有要他的學生練習任何儀式或典禮,任何盲目空虛的表面形式。相反的,他教導學生只要觀察自然的實相,觀察內在的實相。由於無明,我們不斷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習性反應。但是當智慧生起時觀察本來實相的智慧我們就會脫離這種習性反應。當我們不再盲目地反應,當我們能夠展開真實的行動基於一個平衡的心,一個能夠看見與瞭解實相的心,這種行動必然是正面的,有創意的,能夠幫助自己與他人。

我們需要的,就是去「瞭解自己」這是所有智者都會提供的建議。我們不僅要在智性的層面瞭解自己,在觀念與理論的層面瞭解自己。我們也不僅要在情緒或意願的層面瞭解自己,不是盲目地接受人云亦云的說法。這種知識並不足夠。我們必須瞭解現實本來的實相。我們必須在身心現象中直接體驗到實相。這樣就能夠幫助我們擺脫不淨雜染,擺脫痛苦。

直接體驗到自己的實相,這種觀察自己的方法,就是被稱為「Vipassana內觀禪修」。在古印度佛陀當時的語言,passana的意思是睜開眼睛看,而Vipassana的意思是看到事物的實相,不僅是外表的模樣。我們必須穿透表相,直到觸及整個身心結構的最終實相。當我們體驗到了這個實相後,我們才會停止盲目的反應,停止創造不淨雜染於是舊有的不淨雜染就會逐漸被根除。我們就能脫離一切的痛苦,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內觀禪修課程中有三個訓練的步驟。首先,我們要在言行上杜絕任何會擾亂他人平靜和諧的舉動。我們如果在言行上繼續那些增生不淨雜染的行為,就無法擺脫心中的不淨雜染而得到解脫。因此,在第一階段的練習中,道德規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使用毒品的戒律。杜絕了這些行為,我們的心才會靜下來,才能夠繼續進行接下來的步驟。

下一步就是要練習控制自己狂野的心,訓練自己的心專注於一個目標:呼吸。我們要盡可能保持注意力於自己的呼吸上。這不是呼吸練習;我們不要調整呼吸。我們只是觀察自然的呼吸,觀察它吸進來,觀察它呼出去。如此一來,我們的心就會更為安靜,不再被激烈的負面雜染所控制。同時,我們也使心越來越專注,越來越敏銳,才能開始觀察自己。

頭兩個步驟: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與控制自己的心,本身就非常有幫助;但是如果不進行第三步驟,它們可能會導致自我壓抑。第三步驟就是要觀察自己本來的實相,來淨化心中的雜染。這就是內觀,體驗自己內在的實相,藉著有系統而冷靜地觀察不斷改變的身心現象,以身體感受呈現於內在。這就是佛陀教誨的精華:以自我觀察來自我淨化。
這個方法是所有人都可以練習的。所有人都面對著痛苦。痛苦是宇宙共通的疾病,因此需要宇宙共通的解藥沒有派別之分。當我們因為憤怒而受苦時,這不是佛教徒的憤怒,印度教徒的憤怒,或基督徒的憤怒。憤怒就是憤怒。當我們被這種憤怒刺激而變得激動時,這種激動不是基督徒,或印度教徒,或佛教徒的激動。這種病況是宇宙共通的。因此解藥也必須是宇宙共通的。
內觀就是這種解藥。沒有人會反對道德的生活,尊重他人平靜和諧的生活。沒有人會反對發展對於心的控制。沒有人會反對觀察自己的實相,來排除心的負面雜染。內觀是一條宇宙共通的道路。

以觀察內在的實相來觀察現實這是在實際與實證的層面來瞭解自己。我們練習這個方法,就能夠開始擺脫不淨雜染的痛苦。從外在粗重明顯的表象,我們穿透到身與心的最終實相。然後我們再超越,體驗到超越身心,超越時空,超越相對領域的實相:完全解脫於一切不淨雜染,一切的痛苦。如何稱呼這種最終的實相並不重要;這是所有人的最終目標。願你們都體驗到最終的實相,願所有人能解脫不淨雜染與痛苦。願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和平,與真正的和諧。

願一切眾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