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客,行,Coober Pedy

2010060317:43

Day34~35,澳洲的第二個月,就從阿得雷德往北尋找紅色大石頭探險說起...

「聽資深背包客描述,"一望無際的荒漠中除了眼前這條高速公路,什麼都沒有,出發前,糧食、水、油務必確保備足,以免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明天是ANZ(澳洲國定假日),超市都沒開,要不要先一起去採買些食材?」"~

「"荒漠"能有多荒?又不是沒看過電視,安啦!一定買得到東西啦!我有買帳棚,也有帶幾包泡麵、乾糧、罐頭,這樣應該可以了,我們都很隨性的!!...我在忙著跟朋友一一道別,明天出發後再聊嚕!」旅伴也是Lift(搭便車)車主W在電話那頭這樣"拍胸膛保證",匆匆掛上電話後,心很不安,跟之前西南澳五日之旅的露營用具比起來,簡直就像小學生野餐,不過,如果再計較,好像就顯得小羊太"不隨性",簡單帶著幾包泡麵和一、二樣水果~

沒想到,將近三千公里的路程,因為隨性,這整整一週卻像經歷了整個人生那樣的漫長~

除了剛當完兵來澳洲二個月,預計北上到達爾文找工作的W,N和D二個女生,也是W在網路認識的旅伴,二十五、六歲左右的年紀,已經到澳洲近一年,打算看完Uluru(大石頭)後到愛麗絲泉找工作,邊工作邊玩,從她們身上深刻感受"青春無敵"的活力,啥米弄嘸驚,向前行就係啦!(突然覺得自已老嚕~)

澳洲是右駕左行,和台灣剛好相反,由於W和N都有在澳洲開車的經驗,互稱姊弟的他們,分別輪流擔任駕駛和副駕駛,一路上無厘頭的說話方式,逗得大夥兒笑呵呵,從有話聊到沒話,心事講到家事,早上出發,終於在傍晚(晚上七點天還很亮)到達距離阿德雷德西北方960公里的第一站—蛋白石(Opal)產地Coober Pedy(庫柏佩迪)~

人口3500人的Coober Pedy,因出產蛋白石(Opal)礦而聲名遠播,早期吸引許多外地人前來探勘開採蛋白石(Opal),許多人因此致富並世代定居於此,Check in後,正巧趕上旅館的礦坑之旅,導覽人員解說很詳盡,大人們很認真的發問,一旁小孩玩沙土玩瘋了,而我們這些"外國人"嘛,雖然有聽沒有懂,看看工具、機器設備、還有像迷宮一樣的礦道,也不難想像當年的盛況~

小羊以傳統方式,雙手虎口架著二根L型長約40公分左右的細鐵棍,測試礦脈處,只見二根細棍隨著移動自行左晃右晃,直到礦脈呈現交叉便是礦脈所在,實在神奇,小羊想起數年前到英國參觀巨石群時,也用過這樣的方式,證明不可思議磁場的存在,或者該說巨石群下也有礦脈?~

Coober Pedy除了因蛋白石(Opal)聞名,其地底洞穴的住宿文化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朝聖,夏天時,地上溫度超過40度,地底25度,冬天時,地上溫度0度,地底20度,因此人們也就逐漸習慣在地底生活~

「庫伯佩蒂」這個名字來自於當地原住民語『kupa piti』,意思是『在洞裡的白人』(white man in a hole),只有白人和外來客才會睡地洞內,當地原住民認為地底是給死人睡的,他們還是睡地上~

我們臨時才決定住宿地點,雖然有TVRoom(電視間),淋浴間也不用計時(據說沙漠中水源缺乏,有些露營地洗澡要計時,聽過很多邊洗澡邊投錢的窘態),紮營在地洞裡真的很涼快,但什麼設備都沒有的廚房倒是第一個考驗,幸好,東借個鍋西借個匙,用杯當碗,才能燒個熱水泡麵當第一餐~

這裡有很多販售蛋白石週邊商品的地下店面,項鍊、耳環、戒指...完全合法地下化,從高檔到紀念品級都有~另,也有介紹礦場小鎮的歷史博物館~

地下洞穴小教堂,為了省能源,開了門還得自行開燈,W和N還玩起扮結婚的遊戲,只是終年不見天日的空間,除了涼爽,實在很難和浪漫聯想在一塊兒~

地下書店兼藝廊,賣的東西其實和一般書店差不多,只是明信片全是沙漠風情,還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洞穴牆壁~

走出地底洞穴,爬上一座座沙堆置高點,小鎮風光一覽無遺~不經意還發現一艘迫降的太空船,原來是很多年前某太空電影道具,據說,2000年由David Twohy導演的《星際傳奇》(Pitch Black)裡荒漠的背景,原來不是來自星際,而是取景於庫伯佩蒂~

半退休的採礦機具默默訴說著沙漠小鎮的文化和魅力~

處處坑洞的小鎮,也有不少特殊的注意圖示,提醒遊人步步為營~

巧遇一年一度Coober Pedy小鎮遊行,居民盡心裝扮自已,隊伍不長,花車也沒幾部,但表演邊走邊發糖果,贏得不少熱烈歡呼和掌聲,採礦機具、救護車、警車、消防車也都前來展示,最終在消防隊員象徵性地灑水降溫下圓滿結束~

看完遊行,也該祭祭五臟廟,在識途老馬N的推薦下,來到當地知名的比薩店打牙祭,餓了一整天的我們,超大份量的比薩也很快見盤底嚕~~

號稱比中國萬里長城還長的狗柵欄(Dog Fence)原是為了阻止北方的Dingo(丁狗)吃羊~如今未見狗羊,倒成了特別的景點~


在遊客中心服務人員的推薦下,往The Breakaways Reserve前行,有些繞路,顧不得天黑前趕路的原則,也顧不得路旁危險標誌,看到天寬地闊,忍不住下車感受一下,你覺得台灣在哪個方向捏?拍照嘛!亂比一通就對啦!



"reserve"做名詞指"保護區",光看"breakaway"一字很難想像是什麼景點,感覺像是某種崎嶇地貌,愈接近"The Breakaways Reserve",愈讓我們驚豔~

這山丘不像山丘、土堆不像土堆的東西是啥?

相傳幾千萬年前,這片沙漠地區曾是海洋,因為當地居民曾在此找到貝殼等海洋生物化石,不過現在沒水了,因此又叫"The Lost Sea"~

「你看那座像不像駱駝?」「你看那二座像不像狗?」各式各樣奇怪地形,協調的大地色彩,有種不真實的科幻美,看得忘情,幸好有地圖,不然可能東西南北搞不清楚,要留在這當外星人了,趁四下無人,來玩"離開地球表面之誰是害群之馬"的遊戲吧!

第二個晚上,終於離開南澳範圍(South Australia),進入北領地(North Territory),晚上紮營處Kulgura),一樣的月光,一樣的簡單,一樣的泡麵,一樣要厚臉皮跟隔壁露營車借熱水...不一樣的是,今天得以地為桌,好消息是終於可以充電了,「怎麼會把自已弄得這麼狼狽?」大夥兒一陣心酸,有種想家的氛圍,但也慶幸還好有泡麵,管他加不加蛋,吃不吃飽,也沒人說出"後悔"二字....總之,一整天長途車程早已讓我們累癱,水泥地照樣睡成彈簧床!而這,只是"隨性"的第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