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客,行,Uluru

2010061022:29

Day36~38,Kulgura拔營後,我們開始真正感受到澳洲內地(outback)風情,一望無際寬廣卻荒蕪貧瘠土地,反覆無常的沙漠氣候,營地裡漫天飛舞的野生昆蟲,從邊尖叫邊閃躲著的俗仔,到閉著眼睛踩過滿地昆蟲屍體,那種霹靂叭吱混身不對勁的噁心感...是的!這就是熱帶氣候的北領地!相信嗎?這段至今想起、形容起仍餘悸猶存的旅程卻是小羊二個月的澳客旅途中影響最深、收穫最大也是最難忘的回憶...

尋找紅色大石頭的路途中,原野上有赭红色的巨石突起,像一個巨大的禮帽頂部,邊缘光整無稜角,不像我們印象中的山,「難道那就是傳說中的烏...」大夥兒正異口同聲想興奮大喊時,N笑著告訴我們,其實這座山叫Mountain Corner(康納山,下圖),因為位置和形狀都和愛爾斯岩接近,很多遊客第一眼都會誤認...雖然只是山寨版,遙望仍十分壯觀

到遊客中心確認晚間紮營地沒問題並拿了些資料後,便開始探訪澳洲中部沙漠最美麗的兩個紅色傳奇,界上最大獨立巨岩烏魯魯(Uluru,又名Ayers Rock愛爾斯岩)和卡達族達(The Olgas奧加斯岩)...

六億年前,烏魯魯及卡達族達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被造山運動往上推擠,致使原本埋在海底的山脈形成兩個沖積扇,到了三億年前,新的造山運動又將這兩個沖積扇推出海面,卡達族達以20度斜角聳立,而烏魯魯則呈90度直角拱起,形成我們今日所見的岩群與獨立巨岩,1987年,以它神奇的地理景觀和悠久的原住民文化列入複合類世界遺產,並歸還給原住民,租借給澳洲政府作為觀光用途~

由36塊岩石所構成卡達族達(Kata Tjuta),是位在烏魯魯西邊32公里處的群岩,佔地約3500公畝,平均高度500多公尺,"卡達族達"是原住民語,意思是很多顆頭。其中最高的岩石,在19世紀被命名為「奧加斯山」(Mt.Olgas)。

遊客可由幾公里外遠的Look out欣賞一整片的群岩的氣勢~

也可走入群岩包圍的山谷,感受每一塊高低不同岩石的曲線、顏色、和光影變化~

沿著巨岩縫間崎嶇小路,時而遇到45度斜坡地,得手腳並用爬行,時而在草叢間探索前進,愈貼近巨岩愈自覺渺小,向大自然學習謙遜...

卡達族達和烏魯魯一樣擁有氧化鐵成份,不只是巨岩本身,連谷地和地上的石都火紅的宛如被燙過一般~

奇妙的是,在這樣荒涼的山谷裡,還有小溪、水洞和生機盎然的樹林花草~

據說宮崎駿有一部叫風之谷的動畫就是取材於The Olgas,沿著石縫小路,在氣溫三、四十度下,走了將近二個小時的路,終於到達N大力推薦的Valley of The Winds(風之谷),這裡因為山勢的關係曬不到太陽,微風輕輕吹拂,平心靜氣喝喝水休息,眺望遠方美景,頓時暑氣和疲憊感全消~

有人認為目睹烏魯魯神奇的面貌、神秘的歷史,以及日出日落自然光影變化,能找回自已,因此,以"尋覓自我的旅程"來形容烏魯魯之旅~小羊看過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時便對這塊大石頭一直有著憧憬,淒美的劇情原本就令人印象深刻,加上心有戚戚,親眼看到並貼近大石頭,像是看到並貼近自已,重新檢視自已,心中的悸動難以形容,回國一個多月,心仍留在烏魯魯...

烏魯魯圓周9.4公里,高度達348公尺,住在烏魯魯一帶的原住民自稱為阿男姑(Anangu),也就是「人」的意思,他們的祖先是超自然的生物,可以隨意為人為獸,因此有許多像是蟒蛇女、袋鼠人、蜥蜴人等傳說故事~

根據原住民「Tjukurpa侏庫爾帕」法則,烏魯魯是兩個男孩在雨後玩弄泥巴所創造的傑作,對阿男姑人而言,侏庫爾帕不是夢而是真實故事,因此烏魯魯地理景觀都是祖先們所留下的軌跡,先人創造了山脈與河流,並將能量遺留在大地上,而烏魯魯正是所有能量及精神的匯集地,因此,有許多地方是原住民聖地,受到法律保護,嚴格禁止拍攝~

扭曲的岩石怪形遠看還真有點像小朋友玩到一半的黏士,近看觸摸則是貨真價石堅固巨岩,表面有許多因風化形成的大小坑洞,或獨立或聚集,隨著光影變幻,像是某種不為人知的神秘宇宙密碼,換個角度又像是地圖或人體某器官,我們忍不住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烏魯魯四週有許多散步路線,路途長短由20分鐘到3小時都有,除了可欣賞千萬年前原始人的洞穴繪畫~

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烏魯魯巨岩更是讓人充滿許多想像,有時候它柔情似水,像大地之母,包容世間萬物,是原始人類和野生動植物生命的起源~

有時候它像紋肌怪異的怪物,張著血盆大口,隨時準備起身吞掉整個宇宙...

有時候它又像大自然隨性創作的藝術品,大石頭的豐富多樣化非三言二語所能講完,就像人生在世也有很多角色,無法一言以蔽之,做什麼像什麼就對啦!

到烏魯魯朝聖的熱門活動有二,其一是等待欣賞大石頭在清晨與黃昏時的顏色變化,從深紅、亮橘、暈黃到暗赭,相當美麗~

其二就是攀登大石頭,"Nganana Tatintja Wiya"是阿男姑語「我們不攀登」的意思,雖然烏魯魯上設置了攀爬鎖鏈,但由於這條路線正是原住民祖先當時走過的路途,攀爬烏魯魯就像踩在祖先頭上,因此若有人因登岩而受傷,原住民認為那正是受到神的處罰~

光禿禿的石頭本來就不易攀登,每年都有許多意外發生,據說因頂端無洗手間,來回將近一小時的路程,很多遊客因內急忍不住,做了不敬的事,使得原住民更加反感,近年極力推行禁止攀登的政策,目前有個"氣溫達36度以上即禁止攀登"的規定,來訪這天便遇上,小羊本來就沒有攀登人家"神桌"的打算,所以不覺得可惜,但現場還是有遊客不顧警語, 冒險攀登接到罰單的情況,不過也得感謝他們當"麻豆兒",才能顯出這段上坡路有多麼壯觀、令人腿軟....

當晚我們在愛爾斯岩度假村內紮營,這是愛爾斯岩附近第一也是唯一的住宿地點,比起前幾天,設備算齊全,泡麵加了不少菜,只是沙漠氣候,白天晴空萬里,半夜卻閃電打雷外加大風大雨,在風雨飄搖的帳棚內驚醒,考慮著要馬上收帳逃到車上,還是等淹水再逃的恐怖經驗,也是此生難得...

坦白說,當時在帳棚裡胡思亂想,連"對不起爸媽,不該來沙漠"、"急救時要記得亮病歷""、"掛了會不會上社會新聞",連"在沙漠中被風吹飛、被水淹死、被樹壓斷腿的台灣血友病患..."的報導內容都想好了...結果,本來要清晨日出早起看大石頭的計劃,為了安全也只好取消,天亮時,天空卻好像前晚什麼都沒發生的景象,只能說,凡事不勉強,天意、天意啊!

Kings Canyon(國王峽谷)和Uluru(烏魯魯)和Kata Tjuta(卡達族達)並列為三項Alice spring(愛麗絲泉)附近熱門重點行程和景點,光看那6公里3.5小時的散步行程標示,就腿軟了,要不是久聞國王峽谷非凡的壯觀景色,是不會輕易嚐試滴~

瓦它卡(Waterrka)國家公園因國王峽谷這個奇特景觀而聞名,國王峽谷是一個的地表裂開深入地下270米的巨大深淵~

瓦它卡(Watarrka)一詞源於土著文字,意指在這裡生長茂盛的傘狀灌木叢。瓦它卡(Watarrka)國家公園在2萬多年以來都是Luritja原住民的家園。 歐洲人以往對此地知道甚少,直到Ernest Giles1872年進入該地,成為第一個探索此地的白種人~

國王峽谷坐落在瓦達爾卡(Watarrka)國家公園內,位於愛麗絲泉市西南320公里處,峽谷長1000多米,高低落差270米,從烏魯魯走Lasseter高速公路和Luritja公路駕車到國王峽谷需3小時車程。是澳洲最深,最陡峭,最壯觀的峽谷,有「澳大利亞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之美譽。這些岩石的色彩由白色,紅色和紫色構成,讓遊人有一種大自然的夢幻之感。

Kings Canyon(國王峽谷)讓我想起之前在西澳參訪的Kalbarri National Park(卡爾巴里國家公園)的Nature's Window(世界之窗),二者相較,除了都是崎嶇的岩石層地形,都有趕不完老往口鼻鑽的沙漠蒼蠅(幸好有C傳承的蒼蠅帽,將煩人的搔擾阻擋在外),國王峽谷面積更為寬廣、綠地更多、地形變化也更加豐富~

沿國王峽谷的六公里邊緣步行小徑稍具挑戰性,途中有許多無與倫比的壯麗景色,最美的莫屬飽經風霜,有失落之城”(the Lost City)之稱的受風化侵蝕的圓丘群,遊人們在其中穿梭,有如巨人腳下的螞蟻~

瓦它卡(Watarrka)的岩洞和峽谷為600多種植物和許多本土動物提供了庇護所,是一處重要的自然保護區。國王峽谷緋紅的岩面高出茂密的棕櫚、蕨類和蘇鐵類樹林100多米,保護著這些植物免受周遭沙漠環境的侵蝕。



不顧岩石的灼熱感與懼高的自然反應,我們用最虔誠的姿勢,或坐或趴在懸崖邊靜靜欣賞一望無際的寬闊大地,讚嘆造物者偉大的傑作~

映著天色的小水潭讓整個峽谷多了幾分親切與可愛,一旁的箭頭指示牌讓遊人不至於在有如迷宮的峽谷中失去方向~

隱覓在永久水潭和富饒植被的山谷伊甸園花園(Garden of Eden)是走得大粒汗小粒汗的旅人中途休息站~


3.5小時的路程,加上拍照,大概走了4小時左右,在旅途接近尾聲時,我們遇見很特別的一家人,爸爸媽媽帶著三個分別3、5、7歲小女孩挑戰國王峽谷,小女孩們手牽手,紅著小臉,上氣不接下氣,勇氣和體力實在令我們佩服~

離開國王峽谷,為了節省油錢和時間,W、N、D決定抄近路趕在夕陽前紮營,臨時決定走一條建議4WD車行駛(四輪傳動)的路徑(見下圖,黃色手指處),看著地圖,小羊原先並不贊成冒險,但少數服從多數情況,再加上駕駛和車主堅持下,只能接受...然後感嘆自已老嚕...

一路上石子泥巴路顛簸了將近一個小時,車主心痛哀叫不說,途中行經一乾涸河床,竟然一度卡在中間,任憑怎麼推拖拉,輪胎只是原地打轉,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方圓百里沒有人跡,隨著夕陽逐漸西下,我們急得像熱鍋上螞蟻...

就在擔心要在沙漠中過夜時,一台載滿原住民的小車從對岸由遠駛近,呼嘯而過,一口氣通過河床,六名黑皮膚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下車向我們走來,其實原住民的許多野蠻行徑,在澳洲已不算新聞,我們還沒來得及想著該如何反應,原住民們比手畫腳用簡單英語表示可以幫助我們,就在眾人幫忙推車下,總算將車推離河床,雖然,事後向我們索了10元澳幣(約三百台幣)當作茶水費,但免除沙漠中過夜的危機,我們仍心存感激,真的是老天保佑...

據說很多人因為貪圖一時便利抄小徑而喪命,我們算是福大命大,遇到善良原住民,除了精神上受到驚嚇和損失十元,算是平安得救,W和N後來也為了此事慎重道歉,算是學一次乖...

什麼叫青春無敵?大概就是啥咪弄嘸驚的做些瘋狂事吧,年輕時總覺得生命無所謂,現在面對撿回的命懂得更加珍惜也不算太遲,很高興最後以平安收場,有句話說的對,"有時候我們只能在迷失中找回自已"...我們在烏魯魯之旅中向大自然學習、從危機中找回自已...